破局石材行业困局:当蛋糕暂时变小,如何在裂缝中掘金?
一、行业寒冬:蛋糕缩水与全球化遇阻的双重夹击
近年来,石材行业正经历一场深刻的结构性调整。国内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,2024 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 10.58%,施工面积、竣工面积和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步萎缩,直接导致石材需求锐减。与此同时,国际市场也面临挑战:传统出口市场如美国、欧洲需求疲软,2024 年石材出口额同比下降 21.28%,而新兴市场的开拓仍需时间。这种 “内外交困” 的局面,使得行业陷入 “总量平稳、效益下降” 的困境,规模以上企业亏损面扩大至 20.2%。
二、突围方向:细分市场的星星之火
尽管整体市场收缩,但结构性机会依然存在。以下三大领域正成为破局关键:
高端化与定制化:从卖石头到卖解决方案
国内房地产市场 “量减质升” 的特征日益显著,一、二线城市高端项目对优质石材的需求持续坚挺。祥泰石业通过布局鱼肚白、卡拉拉白等意大利进口高端石材,单块板材售价可达数万元;汉荣石材则深耕私人豪宅定制,为中东客户提供从矿山直采到设计安装的全链路服务,凭借差异化竞争力在海外市场站稳脚跟。这种 “优品 + 次品” 的组合销售策略,既优化库存周转,又满足多样化需求。
绿色建材与可持续发展:政策红利下的新赛道
国家 “双碳” 战略为石材行业注入新动能。云浮市以绿色矿山项目为牵引,推动装配式建筑和循环经济,2024 年绿色建材全产业链产值突破 600 亿元;环球石材通过边角料循环利用、废水零排放等措施,打造 “六零” 示范工厂,既降低成本又提升品牌溢价。此外,抗菌石材在医院、防滑石材在养老院的应用,正成为适老化改造的刚需。
技术出海与设备创新:从加工中心到标准输出
南安石材企业正从 “产品输出” 转向 “技术赋能”。晋陶机械自主研发的数控雕刻机精度达 0.01 毫米,价格仅为欧洲同类产品的三分之一,2024 年单笔出口沙特 30 台设备创纪录;线锯技术作为中国原创,已反向输出至意大利、土耳其等传统石材强国,推动全球产业链重构。英良集团更通过输出 “产品 + 展陈 + 营销” 的商业模式,帮助海外客户构建价值链,2024 年外贸出口额实现翻番。
三、破局路径:从被动应对到主动变革
资源掌控:包矿开矿重构产业链
全球石材行业已进入 “包矿时代”,巴西、意大利等国超 50% 的石材品种被中国企业承包开采。豪升石业入股欧洲 “白沙米黄” 矿,通过技术升级将产品密度降低 1/3,同时提升防火、隔音性能,成为会展中心、歌剧院等高端项目的首选。这种从源头控制品质和供应的策略,有效避免了单一品种的内卷。
市场开拓:新兴市场与场景创新
中东、东南亚等新兴市场成为增长引擎。英良集团中标沙特 Neom 未来城数千万美元项目,带动国内 15 个水刀工厂满负荷运转;日升石业将部分订单转移至越南生产,同时开拓沙特、迪拜市场,实现出口逆势增长。此外,文旅产业的爆发催生了主题公园、特色小镇的创意石材需求,如雕刻艺术造型、文化景观铺装等,为行业打开新空间。
组织变革:从散兵游勇到集群作战
云浮市通过 “一园两区四基地” 布局,推动石材产业向园区化、数字化转型,计划 2025 年实现千亿产值目标;南安探索建立外贸集聚区,整合政府资源为企业提供 “一窗通办” 服务,近 30% 企业已锁定 2025 年订单。中小企业则可聚焦细分工艺(如弧形加工、水刀切割),通过专业化服务形成差异化优势。
四、行动指南:石材人的生存法则
保持战略定力:头部企业需带头减产保价,如环球石材上调部分产品价格,释放品质价值信号;中小企业应避免盲目跟风,专注细分领域做精做深。
强化技术投入:加大研发投入,引进智能设备(如 3D 浮雕雕刻机、线锯),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附加值。英良集团通过自主研发,将亚马逊绿等稀缺石材打造成奢侈品级家居,溢价率超 300%。
把握政策机遇:积极参与绿色建材认证,对接乡村振兴、城市更新等国家战略,挖掘适老化、环保节能等增量市场。
结语
石材行业的冬天或许漫长,但裂缝中已透出曙光。当传统市场萎缩时,高端定制、绿色科技、技术出海等新赛道正在崛起;当同质化竞争白热化时,资源掌控、场景创新、集群协同等新策略正在重构格局。正如英良集团董事长刘良所言:“出海不是简单卖货,而是让中国标准成为全球产业的一部分。” 在这场变革中,唯有清醒认知趋势、果断付诸行动的企业,才能在寒冬中积蓄力量,迎来春暖花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