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
政策法规

政府政策如何助力水头石材产业发展?

2025-10-24 09:20564

政府政策通过 “技术赋能 — 产业集聚 — 绿色转型 — 生态构建” 四维体系,系统性推动水头石材产业从资源依赖型向创新驱动型跃迁,形成 “无中生有” 的产业奇迹。以下是政策落地的核心路径与成效:

一、技术创新:以 “赛马制” 撬动全球标准话语权

  1. 揭榜挂帅突破技术瓶颈南安在全国首创 “赛马制” 技术攻关模式,由政府牵头梳理 “硬料切割”“张力监控” 等 12 项行业痛点,吸引华侨大学、青岛高测等 19 家科研院所与企业联合攻关。例如,华侨大学南安智能制造研究院研发的石材多线切割技术,使石材出材率从 77% 提升至 87%,石粉排放量减少 50%,并获批泉州市特级人才创新实验室。截至 2025 年,该技术已在 17 家企业落地,带动线锯设备出口德国、意大利等 10 国,单价提高 15%。

  2. 标准制定抢占产业制高点针对线锯企业 “价格战” 导致的质量参差不齐问题,南安联合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于 2025 年发布全球首个《石材机械多线切割机》团体标准,设定设备安全、能耗指标等 18 项 “硬门槛”。新标准实施后,福建天晶装备等企业出口订单激增,2024 年至今累计出口线锯设备 116 台,占全国同类产品出口量的 38%。

  3. 技改补贴加速设备迭代出台《推广运用石材线锯促进石材企业增产增效若干措施》,对购买金刚线切割设备的规上企业给予 15% 补助(单台最高 30 万元),2024 年累计发放补助 2000 万元,推动 449 台设备投产。政策叠加后,企业技改成本降低 40%,设备更新周期从 5 年缩短至 2 年南安市人民政府。

二、产业集聚:构建 “15 分钟产业生态圈”

  1. 智慧园区重塑生产范式投资 50 亿元建设南安国际石材智慧产业园,引入海尔工业 4.0 技术,打造 “五无工厂”(无砂箱、无模型、无粉尘、无温差、无重体力劳动)。园区通过 5G 工业互联网实现设备联网率 95%,物流效率提升 45%,管理成本降低 30%福建省工业和信息化厅。预计 2026 年建成后,可容纳 580 家企业,年产值达 800 亿元。

  2. 产业链垂直整合降本增效设立 60 亿元产业基金,精准扶持链主企业。例如,九牧集团通过基金支持建成全球最大智能马桶 “黑灯工厂”,本地配套率从 35% 提升至 85%,带动嘉得利厨卫等下游企业自建实验室升级工艺。政府还通过 “技改专项债” 为奔朗新材等企业提供低息贷款,推动金刚石工具产能扩张 30%南安市人民政府。

  3. 净地法拍盘活要素资源创新 “净地法拍” 机制,由法院与自然资源局联合核查土地权属、规划条件,将工业用地处置周期从 60 天压缩至 15 天。2024 年以来,该机制已盘活低效土地 6351 亩,其中 102 亩通过法拍引入龙头企业,预计年增产值 8000 万元。

三、绿色转型:构建零碳循环产业体系

  1. 石粉综合利用全链条补贴对石粉利用企业按年处理量分档补助:5-10 万吨(1.2 元 / 吨)、10-30 万吨(1.4 元 / 吨)、50 万吨以上(1.6 元 / 吨),单企最高补助 120 万元南安市人民政府。国启新材料等 10 家企业通过该政策实现年消纳石粉 400 万吨,生产环保包装材料、人造石等产品,年产值超 10 亿元。

  2. 绿色技术创新专项扶持设立 5000 万元绿色技改基金,支持湿式钻孔、废水循环等技术应用。例如,华辉石材投入 800 万元改造生产线,实现废水零排放,获补助 120 万元,单位产品水耗下降 60%南安市人民政府。2024 年,全行业万元产值能耗同比下降 12%。

  3. 循环经济园区示范引领规划建设 2 万亩再生石科技园区,配套石粉填埋场和污水处理中心。园区内企业通过 “石粉 — 建材 — 再生” 闭环,实现固废综合利用率 92%,较行业平均水平高 37 个百分点南安市人民政府。该模式被生态环境部列为全国循环经济典型案例。

四、生态构建:打造 “技术 — 人才 — 市场” 共生系统

  1. 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嫁接厦门大学、上海大学等高校资源,建成华侨大学南安智能制造研究院等 5 个科研平台,累计签订技术合作项目 17 项,孵化科技型企业 23 家南安市人民政府。研究院推行 “PI 制”(项目负责人制),赋予科研团队自主选题权,6 项成果实现产业化。

  2. 全球引才与本土培育并重实施 “人才港湾计划”,为高层次人才提供最高 8000 元 / 月生活津贴、80 万元购房补助,并建设 82 万平方米人才社区。与华侨大学合作开设 “石材智能制造” 定向班,每年输送技术工人 500 名。2024 年,行业研发人员占比从 3% 提升至 7%。

  3. 会展经济与品牌出海双轮驱动投入超亿元打造 24 届水头国际石博会,2024 年吸引 20 国客商参展,线上直播流量破亿,带动石材电商交易额增长 40%。设立 5000 万元 “广告出海” 基金,支持企业在欧美主流媒体投放 “世界石材之都” 品牌广告,推动康利石材等企业进入迪拜八星皇宫酒店等高端市场。

五、政策成效与可持续路径

通过上述政策组合拳,水头石材产业实现 “量质齐升”:2024 年产值突破 1200 亿元,出口额占全国 55%,培育上市企业 5 家、专精特新 “小巨人” 企业 18 家。其成功经验表明,地方政府可通过精准政策供给(如 “赛马制” 攻关)、要素市场化配置(如净地法拍)、生态化产业培育(如循环经济园区),打破资源禀赋约束,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。未来,水头将进一步深化 “标准 + 认证” 体系,推动石材产品进入欧盟 CE 认证、美国 ASTM 标准市场,巩固国际话语权。


打赏
  • 0人打赏
    举报
关闭
同类石材资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