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
石材职场

石材厂的烟蒂:从 "囤料敢赌百万" 到 "卖块板算块钱"

2025-07-12 19:33657


老李把烟蒂摁在车间积灰的窗台上时,天边刚泛起鱼肚白。窗台上的烟灰缸早就满了,烟蒂堆成小山头,像极了他仓库里摞到顶的荒料。手机屏幕亮着,是湖南客户发来的确认消息:"就按你说的价,先拉五十平方芝麻灰火烧板。" 他指尖在屏幕上敲了三个 "好",发送键按下去的瞬间,喉结动了动 —— 这单利润够付厂里三天的电费,不算亏。

搁五年前,这样的消息他根本不会亲自回。那时候他的手机里存着三百多个 "VIP 客户",置顶的全是年采购量超十万平的工程商。下午三点后的电话基本不接,要么在酒局上碰杯,要么在矿山看荒料。有次福建客户带着样品找上门,在办公室等了俩小时,他从外面回来只扫了眼样品:"这种料我们车间堆着上千平,让副总跟你谈。" 那时的倨傲不是摆谱,是底气:厂里三条生产线连轴转,订单排到三个月后,连门卫大爷都知道 "李总只接大单子"。

现在手机相册里存得最多的不是豪车合影,是各种石材样品的细节图。上周有个装修队要七平米黄锈石压顶,他蹲在仓库里翻了两小时,挑出纹路最顺的几块,拍照发过去问 "这样的行不行"。对方回 "再便宜五块",他算了算切割损耗,咬着牙回 "行"。以前被他骂 "浪费时间" 的散户,现在成了车间里偶尔响起的切割机声的源头。

酒桌上的酒杯比荒料的棱角更伤人。生意火的那几年,老李的车后备厢永远备着两箱十五年汾酒。开发区的酒店包厢里,他碰过建筑商的劳力士,也接过设计院的钢笔,酒过三巡拍着胸脯说 "下个月新到的意大利灰,优先给你留"。那时候的酒局不谈单价,只论 "能不能加塞插个单",散场时总有人把他拉到一边,塞个信封说 "荒料到了先通知我"。

现在的酒局设在厂门口的小炒店。塑料圆桌配着小马扎,点的菜永远是酸辣土豆丝加一盘炸花生。有次以前的 "小弟"—— 现在开着三家石材店的王总 —— 请他吃饭,席间不停劝酒:"李哥,你那批印度红我帮你走点,价格嘛... 就按现在市场价的八折?" 老李端着酒杯的手顿了顿,杯沿的酒滴落在满是划痕的桌面上,像没接住的眼泪。最后他干了杯里的酒,说 "行,你拉走"—— 八折总比堆在仓库里生霉强。

车间里的灯亮得越来越少了。四年前的车间,晚上十点还跟白昼似的,十条切机线嗡嗡作响,粉尘在灯光里跳舞。老李穿着白衬衫巡视,能听见质检员跟工人吵架:"这板的平整度差两毫米,返工!" 那时的工人敢跟他讨价还价,嫌加班工资低;现在车间里只开着两盏节能灯,切机师傅蹲在地上抽烟,见他进来赶紧站起来:"李总,今天有活吗?" 他摆摆手,走到角落里的切割机旁,摸着锈迹斑斑的轨道发呆 —— 这台机器以前一天能切两百平,现在半个月没动过了。

仓库的铁门生锈得厉害,拉开时 "嘎吱" 声能惊飞树上的麻雀。以前这里是禁地,堆着从土耳其、伊朗抢来的稀缺荒料,每块都标着 "非卖品"—— 那时候他信奉 "手里有料,心里不慌",哪怕高价囤货也敢赌。现在仓库堆不下了,院子里也码着板材,防尘布被风吹得破破烂烂,露出底下发黄的石面。上周暴雨,他披着雨衣在仓库堵漏,脚下踩着积水,看着那些曾经被他当宝贝的 "巴西蓝",突然想起当初花三倍价格抢这批料时,朋友劝他 "别冲动",他还骂人家 "没魄力"。

傍晚给儿子打电话时,背景音里传来切割机的轰鸣。"爸,你车间又开工啦?" 儿子在电话那头喊。老李愣了下,才反应过来是隔壁厂在赶工。他走到车间门口,看着夕阳把厂房的影子拉得老长,说 "是啊,爸这刚接了个大单"。挂了电话,手机弹出条消息,是以前的供应商发来的:"李总,新到了批芝麻白荒料,价格合适,要不要带点?" 他盯着屏幕看了半天,回了句 "先寄块样品吧"—— 以前他都是直接说 "给我留五十立方"。

手机又响了,是个陌生号码。老李深吸一口气接起来,声音带着刚抽完烟的沙哑,却透着十二分的认真:"您好,要什么石材?我给您报个价。" 风从敞开的车间门吹进来,卷起地上的粉尘,像极了那些年酒局上没喝完的酒,混着日子的味道,呛得人想落泪,却又不得不接着往前走。


打赏
  • 0人打赏
    举报
关闭
同类石材资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