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叮——叮——叮....”,男人沉住气息,右手紧握着铁锤,一下接一下,砸在雕刻的石狮子身上。
他眉头紧蹙,目光盯着落锤之处,两眼几乎要眯成一条线,额头与鬓角冒着细汗也不去管它。那石狮子直愣愣地看着前方,像是从懵懂中打量世界。它的牙口、鼻头、两只大眼已初具模样,憨态可掬。
吹拂掉细碎的石粉后,这尊石狮子就从一块石材中脱胎而出了。
男人姓王,是梅山石刻的传承人。这尊石狮子,不过是他石雕生涯中一件平常的作品。真正让男人骄傲的,是传承至今的石雕技艺。梅山石刻人以拜师学艺的方式,将这门手艺代代相传。
但如今,石雕技艺却面临着失传的窘境。
从开采石料说起,这第一步,就能让不吃苦耐劳的人止步于此。这项工作劳动强度大,技术要求高。
需讲究看清石壁,看准石脉。因此,采石工必须掌握岩石规律,按部就班的看石,定位排眼,打眼,起石,尽量保住石材的完整。石材开采下来后。根据师傅的经验。因材施艺,因石构图。
说到构图,学徒要有针对性地学习白描,有了白描做基础,还要钻研动物和人体肌肉骨骼的书籍。
从事石匠这一行业,受伤是常有的事,有时是锤子不小心锤到受伤或小石子溅到眼里,有时是电动工具刀片飞出伤到自己。
这是一个危险工种,并且从学徒到出师要经过三个年头。时间投入长,劳动强度大,还要忍受长时间的弓背弯腰。这和年轻人想法背道而驰,没有谁肯吃这种苦头,不少人都半途而废。
更主要的是,梅山地区位于湘中腹地,是蚩尤故里。这里山高林密,交通不便。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,让石雕的市场十分有限。
但同时,这里也形成了瑰丽多姿的梅山文化,孕育出独特的石雕风俗。时常,你在村口,溪旁,山间庙宇就能看到,由照壁,牌楼,柱子,神兽等石雕构建而成的寺庙,祠堂,风雨廊桥等石雕作品。仿佛步入宫崎骏画笔下的神隐小镇,神秘而充满历史的沉淀。
如今,梅山石刻已申报安化县非物质文化遗产,它的最终命运会怎样?是像惠安石雕那样保持高水平发展,还是作为地方特色,得到政府部门保护和民间的自发传承?我们拭目以待。
PS:最后小编想说两句,现在石材行业做手工雕刻的年轻人真的不多,一个方面个人觉得是因为科学技术的进步,现在机械雕刻加工都是一体成型的产品,面对国内外大的工程订单,很明显机械操作比人工更有规模和效率,参考其他行业,机器人车间也是同样的道理,第二个是这种行业内的技术活不受年轻人喜欢,张乱差的工作环境不说面子问题,对身体健康的影响也不好。这个需要整个行业共同努力。还有如果想得到民间的自发传承,政府的引导和宣传还是很有必要的,让大家真实的感受到雕刻的魅力和传承的价值。